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

有機的迷思 - 迷失的有機

有機的迷思 - 迷失的有機

常常聽許多朋友說〝我要有機黑芝麻〞,〝我要用有機麵粉〞,〝我要有機養生……〞。

 〝有機〞是什麼? 



對於消費者及眾人而言,有機代表著無化學農藥、無化學肥料、無人工添加物、無基因改造。對於某些商家而言,有機代表有著無限的商機。 

各國對於有機產品的定義及規範,完全取決於該國政府,對於當地客觀環境,制訂出的合理要求與遊戲規則。各國對於有機產品的規範,隨著該產業的技術發展,適時給予修正。 

某些商人,則憑藉自身化工技術,創造出符合國家有機產品標準的產品,掛上有機的認證,創造了無限的商機與利潤。 

就以最常見的洗潔劑及乳液來說,有些標榜有機的產品,只是在產品裡添加規範許可範圍內的添加劑,或者改用其他規範外的添加劑,憑藉先進的化工技術優勢,就能夠通過有機認證。您知道嗎,沒有添加乳化劑,無法輕易達到油水相融的作用;沒有添加安定劑,無法維持懸浮顆粒不沈澱的情況;沒有添加起雲劑、增稠劑,無法達到濃稠的效果;沒有添加芳香劑,少了一份撩人的香氣;沒有添加螢光劑及鮮豔劑(包括色料、增色劑等等),就失去了誘人的秀色。 

有機農產品,是有機產品裡相當重要的一環。

真正的有機農業,必須要做到基本三要素的無害,那就是光、空氣、水。隨著工業的進步,空氣及水的污染,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事。退而求其次,只能不嚴格要求空氣及雨水的標準。但是對於農作物的來源(種子或種苗)、土壤、灌溉水、養分、病蟲害防治,都必須達到最低的有機規範要求。

土壤的要求,相當嚴格,需要休耕、翻作、養育,原本經過化肥、農藥污染過的土地,需要長期的養護,五年,是最基本的養護期,有時還需更長的時間。養護期間的呵護,要注意到自然有機養分的補充、無污染水分的澆灌、自然生態平衡的養護,有心就能做到。

其次,苗種的選擇。隨著物質文明的進步、醫藥技術的發展,畜牧業也跟著需求發展,人與動物對於糧食需求,與日遽增。可耕地日益減少,在有限的土地上,平均收成量必須要增加,許多提高產量的生物基因改造的作物,因運而生。有機作物,正是要回歸原點,找回農作物的原始點。可惜的是,有些非基因改造的作物,已經無法尋得,必須從其他地區引進類似的物種,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,方能適應新的環境。基本食糧如此,各種蔬果也是一樣。 

灌溉水的問題,也是不容小覷。

隨著工業發達,日常用品的化學添加物,日趨繁多,工廠排放的污水,也夾雜了許多不知名的化工合成物。家庭污水及工業污水,難免隨著海洋、河川,進入了處理廠及地下,適度的污染了純淨的水源。為了處理這些水,更多的化學物品,被添加進去。為了中和添加的化學物品,用了更多的化學藥品。這些化學藥品,或多或少被殘留在經過處裡的水中,無形中污染了灌溉水及飲用水。我家為了處理飲用水,除了加裝三重過濾器,過濾經過屋子的水之外,更加裝了兩道活性炭濾水器及硬水軟化器。但是,只能處理部分不良物質,尚未達到完美的標準。 

單就土壤、苗種及水的要求,就已經是如此大費周折,還有養料及蟲害防治,更是每日必須面對的功課。繁瑣的要求,無形中使得栽種成本大增,再加上有機耕作產量小,賣相差,更增大了成本。高成本、低產量的產業,迫使大企業尋求折衷的方式,或尋求其他方式,解決成本與賣相的問題。 

許多地區,政府同意修訂法案,允許栽作方使用特定的化學農藥及化肥,但規定在收成前的一定時間內,不准使用農藥及化肥,收成後,還是給予有機作物的認證,對於有無基因改造,卻刻意省略。有些地區,對於水耕作物,一律給予有機及綠色食品認證,但是對於水裡添加的抑制霉菌藥品及合成液態肥料,不作必要的複查。

年輕時,經常往來歐洲地區,對於北歐地區的環境維護,十分讚許。後來也因業務關係,去了韓國、日本、加拿大及中國,也對各國的環境保護及資源維護,有了一些瞭解。各國對於有機食品的要求,隨著各地的風土民情而定。北歐地區,不需特別標榜,大部分都是有機食品,如有添加劑,會特別標示出來,吃的特別安心。價格高一些,但是特別的安心。 

嘮嘮叨叨說了一大堆,您對〝有機〞的觀念是什麼? 

如今,我不相信商品標籤上的〝有機〞二字,太多的假有機混充,不想讓少數不良商人矇騙。只要是非基因改造食品,多注意洗滌的方式,簡單的烹調,新鮮一點,自然一點,樸實一點,就好了,千萬不要再迷失在有機中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